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

《太陽的孩子》找回每顆守護家園的初心

雖然看完電影《太陽的孩子》好幾天了,腦海仍會出現Suming的歌聲與東部海洋的畫面,彷彿又讓人眷戀起太平洋的風,能輕易吹散在台北混亂情緒及煩忙工作壓力,也只有東部的風景才能永續對這塊土地的熱愛,才能呼喚曾在那塊土地生長的孩子,懂得珍惜與保護,《太陽的孩子》正是喚起大家守護家鄉的心念。

關於《太陽的孩子》的故事背景其實不太陌生,常去看Suming的演出時,他都分享阿美族部落青年人口外移、土地不斷變賣給外人,部落越來越奚落、文化失傳等相關狀況,因此希望可以透過電影,找回部落孩子並激起心中一點歸鄉的願望,讓文化能夠繼續傳承,而非因外人開墾卻觀光化。



電影故事由真實案件《海稻米的願望》改編,女主角Panay從台北趕回花蓮照顧病倒的父親,卻發現大量的開發與觀光客破壞原有部落的寧靜,一塊一塊的土地變賣宣告部落逐漸消失,父親的擔憂讓Panay決定返鄉守護這片從小生長的美麗家園;這裡曾是整片的水梯田,卻因為水圳損壞讓農地荒廢,過去金色麥浪的故鄉成為一片荒蕪廢地,也讓部落居民不得不到外地工作,為了重現父親願望,Panay開啟水圳修復計畫,讓部落重回過去水梯田的美麗容貌。


當然這一連串的計畫一開始不被看好,不但得面對部落居民的質疑,更被政府互相推託,但Panay認為唯有把水圳修復,才能讓這塊土地重現當年樣貌,更可以向她的孩子傳遞未來該如何守護這塊家園。當看到那塊廢地又展現新生機時,金黃色稻穗的成熟加上農夫的喜悅,都彷彿給人一種重生力量。不過突如其來的政府徵地,卻真實反映出政府的無情蠻橫,當怪手開進稻田的那刻,更讓人想起苗栗大埔阿嬤心碎的畫面,如此諷刺;而小女孩站在怪手前阻擋的那一刻,卻又一夕成為全國焦點,每個畫面都真切反映現代社會樣貌,透過激烈抗爭才有機會得到他人注目。


關於阿洛飾演的女主角Panay,是我第一次看她演戲,之前只有聽過她跟Suming的演出,每次看他們姊弟的互動都令人感動;但在電影裡卻看到更真實情感的她,除了必須演出一位堅毅性格的母親,在爭取水圳修補時的談話,更讓人動容,卻反映出每個原住民都曾經想撕開身上那塊標籤。當她與部落居民喊話同時,看見最真誠流露的情感,是那份懷抱對土地的愛、對部落的熱情、對文化的傳承、對後代的承諾,字字句句充滿溫柔,也是為了自己是個驕傲的Pangcah


看完電影後,想起這兩年在東部遊玩時,也看見不少土地買賣的廣告看板,新聞上更是不時出現東部土地喊價創新高等相關訊息,然而這樣的現實狀況,或許會讓後山變得更繁華,但繁華的背後所犧牲的文化代價,卻可能永遠也找不回來。

《太陽的孩子》看似描述一個部落青年返家的故事,事實上放大來看不正是整個台灣可能會面臨的狀況嗎?當我們自以為的不斷開發,失去原有的根,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了,開發可能是良藥、補藥,也可能帶來不可預期的海嘯,因此不管我們生活在哪,這部電影都能找回我們愛護家園的初心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